国家主席宣布!深圳被委以重任,要建一个国际中心!
习近平: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
11月5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珍爱湿地 守护未来 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致辞。
习近平说:“中国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前不久,中国制定了《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中国将陆续设立一批国家公园,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0%,把约1100万公顷湿地纳入国家公园体系,重点建设三江源、青海湖、若尔盖、黄河口、辽河口、松嫩鹤乡等湿地类型国家公园,实施全国湿地保护规划和湿地保护重大工程。中国将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保护4条途经中国的候鸟迁飞通道,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支持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
珍爱湿地 守护未来
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
——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2022年11月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名义,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类生产生活同湿地有着密切联系。本次大会以“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共谋湿地保护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深化认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
——我们要凝聚珍爱湿地全球共识,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破坏,守住湿地生态安全边界,为子孙后代留下大美湿地。
——我们要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进程,加强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把更多重要湿地纳入自然保护地,健全合作机制平台,扩大国际重要湿地规模。
——我们要增进湿地惠民全球福祉,发挥湿地功能,推进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给各国人民带来更多实惠。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中国湿地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湿地面积达到5635万公顷,构建了保护制度体系,出台了《湿地保护法》。中国有很多城市像武汉一样,同湿地融为一体,生态宜居。中国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前不久,中国制定了《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中国将陆续设立一批国家公园,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0%,把约1100万公顷湿地纳入国家公园体系,重点建设三江源、青海湖、若尔盖、黄河口、辽河口、松嫩鹤乡等湿地类型国家公园,实施全国湿地保护规划和湿地保护重大工程。中国将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保护4条途经中国的候鸟迁飞通道,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支持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让我们共同努力,谱写全球湿地保护新篇章。
谢谢大家!
11月3日早上
央视CCTV-13新闻频道——《朝闻天下》
对万只候鸟飞抵福田红树林湿地的消息
进行了相关报道
扫描或识别二维码可查看完整报道
▽
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是全国唯一处于城市腹地
同时也是面积最小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里是深圳湾最后的一片原生红树林湿地
守护着鸟儿的家园和背后的城市
正值候鸟迁徙的季节
黑脸琵鹭、白琵鹭、红脚鹬、黑尾塍鹬......
纷纷光临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到处是一番“热闹”的景象
100多只黑脸琵鹭齐聚
10月10日
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
通过4K高清全景摄像机视频监控
发现了6只黑脸琵鹭
这是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今年秋冬记录到的首批黑脸琵鹭群
10月31日
工作人员通过高清镜头发现
在保护区鱼塘内
聚集了成群的黑脸琵鹭
仔细一数,好家伙
竟然有100多只
它们动作整齐划一
把头埋进水里
左右扫动
认真捕获食物
像是要大补一顿
11月2日
工作人员在保护区5号鱼塘
发现了一位特殊的“老朋友”
——脚戴鸟类环志标识的K34黑脸琵鹭
来自韩国
今年可是它来深圳越冬的
第三个年头了
黑脸琵鹭可是深圳的明星鸟
还有不认识的吗?
黑脸琵鹭
因其扁平如汤匙状的长嘴,与中国乐器中的琵琶极为相似,因而得名。其特征是全身羽毛大体上为白色,有黑嘴和黑色腿、脚,前额、眼线、眼周至嘴基的裸皮黑色,形成鲜明的“黑脸”。
黑脸琵鹭种群数量稀少,属全球濒危物种类别之一,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深圳湾的明星鸟。2022年全球黑脸琵鹭数量达6222只。深圳湾(香港称后海湾)为黑脸琵鹭的全球第三大栖息地。
约15只白琵鹭驾到
10月31日同日
工作人员也在其中发现了
约15只白琵鹭的身影
这是保护区近年来首次记录到
数量如此多的白琵鹭
白琵鹭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乍一看
白琵鹭跟黑脸琵鹭很像
其实还是有区别的
你发现了吗?
//////
除了黑脸琵鹭、白琵鹭之外
还有很多熟悉的“小伙伴”
黑翅长脚鹬、黑尾塍鹬、红脚鹬、白眉鸭......
休憩在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连多年未见的
黄嘴白琵、水雉彩鹬、流苏鹬
也先后出现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在迁徙的季节
来到福田区红树林生态公园
过冬或休憩
这得益于湿地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生态状况持续改善
自去年以来,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开展了福田红树林国家重要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湿地生态承载力全面提升。
一是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福田红树林湿地凤塘河以东的淡水塘、避风塘以及3号-6号鱼塘开展修复工程,清除芦苇、营造滩涂、修建环形深水区,恢复基围鱼塘在鸟类保护中的重要作用,现已完成福田红树林湿地修复工程施工,总修复面积达40公顷。
二是在福田红树林湿地的1-5号共5个鱼塘内建设了智能水闸,利用增压器解决电力远程传输的损耗问题。通过水闸、鱼闸两道闸门的开关控制,实现开闸放水时鱼虾仍留在塘内;通过摄像头和远程水闸管理平台实现水闸启动的远程控制和水位可视化。智能水闸的建立使得鱼塘水位调控和生物交换更精准、便捷,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栖息水鸟。
想要欣赏候鸟、亲近自然?
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或下载“央视频”APP
搜索“水鸟乐园——福田红树林”
线上实时观鸟!
(信息来源:央视网、内伶仃福田自然保护区)
积极履行公约,创新湿地保护
深圳正在积极开展
《深圳市湿地保护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于2022年11月5日在湖北省武汉市正式开幕,本次大会的主题为“珍爱湿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我国首次承办该项国际会议,也是今年我国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
深圳作为滨海湿地城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深圳为目标,创新开展湿地保护相关工作。
深圳湿地资源丰富
深圳滨海区域的红树林、盐沼、珊瑚礁等湿地资源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稀有性,滨海湿地曾记录有40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和16种IUCN受威胁鸟类,以福田红树林湿地为主的深圳湾区域更是东半球国际候鸟重要的栖息地和南北迁徙通道上重要的“中转站”,每年数万只往返于东亚至澳大利西亚的国际候鸟在此停歇,其中代表性的珍稀濒危水鸟——黑脸琵鹭、反嘴鹬种群超过全球个体数量的1%。
黑脸琵鹭
湿地保护成效初显
按照《湿地保护法》《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要求,深圳采取了多样的湿地资源保护策略,细化完善湿地分级分类保护体系。
一是福田红树林湿地、华侨城湿地分别于2020年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及2021年广东省重要湿地名录。
二是加强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管理。全市自然保护区湿地主要分布在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鹏半岛市级自然保护区的坝光银叶树湿地园及东涌片区。
三是截至2022年10月底全市正式挂牌建设湿地公园15个,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市级湿地公园10个、区(县)级湿地公园4个。
四是积极推进红树林营造修复工作。按照《广东省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相关要求,2020年至今全市已完成12.72公顷的造林,以及12公顷红树林的修复。
五是持续对水、鸟、植物等湿地资源开展生态监测,为开展区域水鸟生态廊道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茅洲河河流湿地
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
人才公园人工湿地
湿地保护任重道远
目前,深圳湿地保护工作仍存在一些发展瓶颈。如湿地保护率总体水平不高,城市开发建设对湿地空间的压缩形势依然严峻,湿地生态系统退化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产品价值没有充分发挥。
为此,深圳正在积极开展《深圳市湿地保护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探索适宜深圳国际化大都市特征的湿地保护形式,提高深圳湾、大亚湾、珠江口等重要滨海湿地区域保护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推进深港协作,以福田红树林湿地为主体创建国际重要湿地,完善深圳湾-香港米埔湿地群保护的整体性;全面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十四五期间营造及修复红树林面积至少51公顷,保护乡土红树林群落;推进湿地公园建设和湿地保护小区建设,协调城市空间湿地保护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湿地的游憩和科普教育价值需求;持续推进河湖(库)湿地水环境质量提升,恢复及改善主要淡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力争2035年前,全市湿地保护率达到50%,湿地面积总量保持稳定,滨海湿地生态状况有效改善、建成区湿地生态空间品质得到优化,建成国际湿地城市。
(内容来源: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
相关文章22925.09亿,3.3%!深圳速度刷新!有企业为海外销售下单造船!深圳前三季GDP增速超过全国广东平均水平,高于北上!
国务院宣布!深圳又一全球目标正式提出!未来深圳将再建一座孪生“深圳”!5张图表64个工程,将让深圳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
大局已定!深圳第一时间宣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未来五年,深圳这样干!中共中央权威解读二十大报告(实录)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